戰略規劃調整的原則
在戰略規劃調整的過程中,企業面臨的是不確定的復雜環境,這使得戰略調整的可預見性大打折扣,戰略調整變得日益困難,企業能采取的行動是迎難而上。那么企業在進行戰略規劃調整時應遵循什么原則,才能使其戰略合理、有效呢?
1、及時反應原則
由于環境是不斷變化并且具有不確定性,企業戰略必須針對環境變化及時進行調整。企業戰略規劃調整的決策能力不同于一般的決策能力,它不僅要求保證決策的正確性而且要求有較大的決策范圍和速度,滯后的戰略調整會讓企業遭遇較高的風險。
2、有效控制原則
企業的控制性是指在一定環境變化條件下,企業能通過控制內部管理系統的方法,達到預期企業戰略目標的能力。因為,企業與環境實際上是互相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當企業對自己進行積極改變的時候,將使企業在環境的變化中處于比較主動的地位,對環境的變化將有更好的預測,進而有助于企業戰略調整的成功。
3、動態適應原則
在戰略規劃調整過程中,應增加戰略決策的柔性,使其可以根據新信息加以修正。因為環境的快速變化使企業不斷地接受新的信息,這要求企業戰略既有一定的穩定性,又有一定的適應性,進而要求戰略具有動態適應的能力,戰略規劃方案具有一定的柔性。
4、局部調整原則
企業可以根據具體的需要對戰略進行局部的調整。由于戰略決策本身要求具有較強的穩定性,隨時進行全面的調整將使企業的工作完全陷人戰略調整之中,無法進行正常的經營活動。同時,各種環境因素對企業的影響,往往也是從一個方面開始,因此企業應該先對影響最小的方面進行調整。如企業的戰略可以分為總體經營戰略、業務單元戰略和職能戰略。企業可以先對其職能戰略進行調整,當需要調整的內容增加了,并達到一定的程度時,再對其業務單元戰略和總體經營戰略進行調整。
戰略規劃調整的策略
戰略調整需要申時度勢。戰略調整分為兩種:一種是戰略總體目標可行。僅需要根據實施中的程度與進度進行子目標(橫向與縱向之間的協同調整)、實施計劃與實施路徑的技術性調整;另一種是發現戰略定位、戰略方案、戰略總目標所依賴的假定發生重大變化而無法實現,導致戰略規劃需要做出較大的根本性修訂,甚至是重新規劃。
不確定性的環境因素對企業戰略規劃調整具有影響,那么企業進行具體的戰略規劃調整時,可以采取什么策略呢?
(1)、建立環境變化預警系統,提高戰略規劃調整的先導性
企業對環境變化做出正確反應的前提是及時、正確地感知環境的變化,這要求企業建立起戰略預警系統。戰略預警系統是指監控企業外部環境的變化,并分析不確定性的層次,準確、及時評價階段性戰略完成情況以及完成效率的系統。企業經營環境監測預警系統是管理和決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可以提高企業戰略決策的效率,降低由于不確定性給企業戰略實施帶來的風險。
在進行戰略預警之前,企業應根據環境構建戰略預警的指標體系。企業環境檢測預警指標體系分為宏觀和微觀兩個層次,宏觀可以從法律、經濟和科技等方面進行構建;微觀應用繞企業自身的特點可以從供給、需求和競爭三個方面建立。通過以上指標體系的建立和各種指標的檢測結果,根據不同指標的變化程度及警兆因素對企業行為造成壓力的大小或強弱,確定警戒線,分析報警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使戰略規劃調整具有一定的先導性。
(2)、企業增強環境變化的感知力,提高企業戰略的適應能力
提高企業對環境變化的感知力不僅需要企業時刻監控外圍環境.注重企業戰略對環境的適應性,還要求企業對內部各要素和外部各種資源進行有效集成.使企業整體適應環境變化能力得到提高。
企業可以通過以下工作增強環境變化的感知力:首先.管理者玻了解環境對企業戰略的影響程度。其次,在了解和掌握各種環境因索的基礎上.對戰略進行分析研究,確定各種環境因素對組織有什么影響。最后,對各種環境因素所產生的影響做出反應。一方面通過組織變革使其與企業戰略相適應,另一方面通過組織行為調整環境,使其有利于企業戰略。
(3)、及時調整組織結構,適應戰略規劃調整
組織結構的功能在于分工和協調.這是保證戰略實施的必要手段。由于企業戰略的變化往往快于組織結構的變化,企業一旦意識到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的變化提供了新的機會和需求時.首先會在戰略上做出反應,以謀求經濟效益的增長。例如,經濟的繁榮與蕭條、技術革新的發展都會刺激企業增加或減少現有的產品或服務。而當企業積累了大量的資源以后,企業也會據此調整新的發展戰略。
當然,一個新的戰略需要有一個新的組織機構,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調整原有的組織結構。如果組織結構不做出相應的變化,調整后的新戰略也不會使企業獲得更大的效益。
(4)、運用目標管理方法,局部調整戰略規劃
企業的成功并非單純依靠靜態的長期戰略,還需要許多動態的戰略做補充,以建立起一系列的短期優勢。企業的戰略制定和實施過程其實是目標分解過程,并且遵循從上而下的原則。企業制定戰略目標后應將其進行分解,逐級確定目標的責任主體,以確保目標的實現。
當外部環境產生變化時,企業要對戰略目標進行調整,進而也要調整戰略措施。但是,如果外部環境變化不是很大,只需對戰略目標進行局部的調整,即局部領域的微調。戰略局部微調的好處:一方面能使戰略的發展具有延續性,確保企業按照既定的方向進行發展;另一方面確保員工對戰略產生信賴感,知道自己工作的方向,從而愿意為戰略目標的實現而努力。
(5)、運用平衡計分卡,構建戰略管理系統
平衡計分卡是從財務、客戶、內部業務流程、學習和創新四個方面來考察企業戰略績效的系統,利用它可以對關鍵過程進行有效控制,對資源進行優化配置,使考評和戰略有效銜接起來,解決公司長期戰略與短期行為脫節的問題。
運用平衡計分卡構建戰略管理系統過程:在全盤考慮公司現有資源和外部因關鍵業績指標,根據這些指標來制訂戰略行動方案;根據戰略行動方案,根據各部門工作的重要性分配資源,并盡量使部門間的資源產生協同效應;在外部環境發生變化時,對戰略進行反饋和調整,并調整其考核指標體系。
通過以上各個環節的實施,確保企業的戰略目標、戰略行為、戰略資源和績效管理成為一個聯系緊密的整體,使企業的戰略決策和戰略規劃調整獲得成功。
戰略規劃修訂的審批與預估
戰略規劃修訂是一項很嚴肅的工作,不能草率行事,要有嚴格的工作步驟和審批程序,并口對戰略規劃能訂進行評估。
一、戰略規劃修訂的審批
公司在能訂戰略規劃時,應綜合考慮宏觀經濟政策、法律法規的要求、國內外市場需求變化、技術發展趨勢、行業及競爭對手情況、可利用資源水平和公司自身的優勢及劣勢等影響因素。
一般情況下,由公司戰略管理委員會負責審議公司整體戰略修訂提案,并提出市議意見。公司戰略管理委員會組織有關部門對戰略規劃修訂方案進行可行性研究和科學論證,形成發展戰略建議方案。必要時,可借助管理咨詢公司的力量提供專業咨詢意見。
公司戰略規劃修訂的審批流程:
(1)公司董事長辦公會通知公司開始著手戰略規劃的調整準備工作;
(2)公司各職能管理部門準備并提供本部門的戰略規劃調整意見,擬訂調整方案;
(3)董事長辦公室匯總各職能部門調整方案,審核并調整公司總戰略規劃草案;
(4)公司董事長辦公會審議戰略規劃調整提案,并形成審議意見;
(5)公司戰略管理委員會審核戰略規劃調整提案后,報董事會審議;
(6)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戰略規劃調整提案后,報股東大會審議通過后實施。
二、戰略規劃修訂的評估
戰略規劃修訂方案完成以后,戰略管理委員會需要對戰略規劃修訂方案進行評估論證,向董事會提出發展戰略建議方案。
戰略規劃修訂的評估,在實際操作中一般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即戰略分析評估,是對企業所處現狀環境的評估。第二,戰略選擇評估,它在戰略的執行過態評估。第三,戰略績效評估,是在期末對戰略目標完成情況的分析、評價和預測,是一種綜合評估。
戰略規劃調整與修訂的頻度往往以戰略規劃周期(中期、長期)以及各戰略階段的實施周期(1-2年)保持同步,最頻繁的調整與修訂是每年修訂一次。